「 獻給我的家鄉 澳底。」 「 找回台灣人對海洋最純粹的記憶。」
紀錄片導演 吳惠君
親親海洋紀錄片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DearOcean
2023-2024巡迴放映計畫 2023/7~2024/06
民間或是企業包場 公播方式,依觀看人數(基本50人次以上為主,
影幕至少2-4米以上,有HD 或2k畫數效果),視場地位置 ,播放器是何種?
日期和時間 地點,來預估費用,
請先與 《親親海洋 Embrace the Ocean》
官方粉絲專頁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DearOcean/
聯絡 或留訊息
請務必留下連絡方式: 團體名稱. 連絡人姓名. 電話. mail FB或line
若需瞭解本片請看 《親親海洋 Embrace the Ocean》
Blog http://aodi.pixnet.net/blog/category/4912973
官方部落格 http://aodi.pixnet.net/blog
YOUTUBE : http://www.youtube.com/channel/UCQxvUMXwNMT0QfAHncJea_Q/videos
前情提要:澳底在哪裡 _______聽說只有神仙,頭上才有兩個角,而在東北角地區就有兩個角-鼻頭角、三貂角,附近也有三個天然形成的海灣-龍洞灣、鹽寮灣與卯澳灣。這裡不僅有人,還有更多關於海洋人文的故事。那些關於東北角的一些事、一些景與一些歷史故事,我希望能透過這部紀錄片,將這些被遺忘的記憶慢慢找回來。
拍攝動機:我與澳底的故事 ________
人親土親,採訪海洋的人文初衷。12 年前我的第一本書,【懷念的故鄉-澳底】文化資產類, 有幸獲國藝會部份補助。原來只是開啟台灣在地人文的點,而當時人文尚未成熟,至今人文的線未能相連成個面,實為可惜。 12 年過去,還有人再問這本書,真是令人欣喜。數年前我在 youtube 上傳用相機拍數個簡單影片有關海女晒石花菜實況等,有幸被日本某商社運用放在該商社,印象中是介紹亞洲海女等。用心之至,令人感動。隨著科技發各界人士以專業或業餘都在紀錄自己土地或其他等方式,為歷史留下見證。反觀台灣對海洋人文未完全注重到,海洋是這樣多樣美麗,豐富資源有待人們去親近發覺。
海洋就像深情的母親,伸出雙手緊緊擁抱台灣。
自小是海邊小孩,隨著時間流逝,希望經由在地居民及時時從事跟海洋相關人們,集結智慧點滴發覺,古今中外,可以經有影片為這片海洋人文在歷史上留下些什麼、啟發結合在地海洋現有資源,永續發展。為這台灣東北角海洋人文,留點將消失歷史影片紀錄。 希望 鼓勵民眾親近海洋,培養海洋意識與文化。帶來正面力量。台灣四面環海,有著海洋國家的稱號,真是很幸福。每個人或多或少可以取得海洋好資源 但這環境需要您我他來共同維護,加強海洋教育,減少人為無知破壞,帶來更多人投入,乘勝追擊海洋與生活常識連結,才能共享這美好資源。親近海洋,培養海洋意識與文化,帶來積極正面力量為主體。以新的視界、心的感動來親近海洋 永續海洋 進而保護海洋。
一起把第一找回 再發揚光大 永續發展(三生三贏)兼顧平衡:
紀錄觀點:把海洋的美帶回陸地 ________
-
海女 海男在日據時期採石花菜要有執照 由日本基隆水產株式會社發照 有照者 在出產地也有股利 較能賣好價錢
台灣國寶級 海女海男
在東北角還有一群 60-85 歲的 資深海女和海男 採集石花菜的經驗長達 50 ~ 70 年之久 . 石花菜 至少 必須 經過六泡六 晒重覆的 過程 從紫色 晒 到 乾燥呈黃白色
由紫外線予以脫色始能呈透明 就像漂白 ( 指水洗 ) 一樣 . 台灣海男海女真實記錄 就在台灣東北角海岸邊 極有可能在台灣消失的行業
龍岩岬
-
龍洞岬附近綿延約1公里的海岸岩壁.高度約30公尺-上百公尺是一個天然的攀岩場地.要申請列入 世界地質公園經過那多年, 還需努力那些 ?
世界地質公園的概念 可增進區域社經發展和環境保護 提升地球遺產價值的認知,達到人與地之間的永續平衡關係 在發展地質公園的方向下,
如果東北角能提升到國際級的景點 會更有國際的號召力 世界地質公園的申設過程中,各項權益關係人 必須一同努力 才有可能申請成功列入世界地質公園名錄 其中 政府的角色是最重要的一部份,不同權益關係人(政府、民間、學校與研究單位、產業) 有不同的任務, 大家以支持地質公園的設立為目標,
可以讓許多人更接近大自然 參與地景的保育、環境教育、地景旅遊 並加強社區的參與, 都是推動地質公園的重要工作.
大綱 :
美麗的東北角海岸有兩個岬角,即鼻頭角和三貂角,另有三個海灣,即龍洞灣、鹽寮灣和卯澳灣。
《親親海洋》以東北角的海洋人文影像為主軸,以人、事、史、地、物為背景,再加上珍貴的人物訪談,讓大家認識東北角動人又美麗的海洋人文故事。
本片介紹的精彩單元,可分成人文篇和驚豔篇,簡述如下:
一、擁抱在地的海洋 人文篇
1 、東北角擁有一群 60-85 歲國寶級的資深海女和海男,他們潛入危險的海裡採集石花菜,累積的經驗已長達 50 ~ 70 年之久,他們感嘆後繼無人,擔憂這個行業即將消失。
2 、兩個濱海小學為了落實海洋教育,訓練學生親近海洋,每年舉辦挑戰自我的潛水畢業典禮,讓學生在海底領取畢業證書,這麼特別的畢業典禮,真是世所罕見。
二、獨有的地方特色 驚豔篇
1 、龍洞岬附近綿延約 1 公里的天然海岸岩壁,可望申請成為世界地質公園,它是一處鬼斧神工的絕妙地景。
2 、在濱海的偏鄉,一位高齡 90 歲的老醫生還在執業,繼續守護海洋子民的健康,他的敬業精神令人敬佩。
3 、九孔鮑魚是東北角重要的養殖產業,曾經由勝而衰,如今重新奮起。
《親親海洋》克服萬難,潛入海裡拍攝,讓大家見識採集石花菜和領取畢業證書的艱辛過程;
精心的錄影和訪問當地人士,讓大家一窺國際級岩壁、人瑞醫生和九孔鮑魚的養殖現況。
團隊介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攝影 編導 製片 監製 製作 吳惠君 Lisa Wu
本片 幕後工作人員 來自各界菁英人士
水底攝影 救難大隊隊長 活塞 教練-王銘祥 -李秉璇
愛心豬公會-郭建志 夏季數位-林裕展 那米潛水-鄭德慶
空拍攝影 吳裕隆 業餘資深專業拍攝 書法 唐菁 新北市 書法 學會理事長
旁白 莊博琪 現任 精緻 巧克力 CEO
特效 綠野仙蹤電影特效有限公司
剪接 蘇珮儀 12年資歷
主校文 王國良老師
曾兩度獲得「辭典啄木鳥」優等獎、經營語文部落格「王國良的部落格」累積人次已超過兩百萬
翻譯英語 蘇瑞琴 全職英文影片譯者 23 年資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