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清院本《清明上河圖》,由清宮畫院的五位畫家——陳牧、孫祜、金昆、戴洪、程志道在乾隆元年(公元1736年)協作畫成,是參照各朝的仿本,集各家所長之作品。再加上明清時代的特殊風俗,如踏青、表演等等娛樂活動,因此增加了許多豐富的情節,如戲劇、猴戲、特技、擂臺等等,因而畫中人物增加到超過4000人,尺寸更大幅擴大到1152.8公分長及35.6公分寬。同時,由于受到西洋畫風的影響,街道房舍均以透視原理作畫,并有西式建筑行置其中。此卷用色鮮麗明亮,用筆答圓熟細致,所畫之橋梁、屋宇、人物皆細膩嚴謹,是院畫中的精品之作。 描繪城市生活,比如人們正在將貨物上載到船上、商家、及稅捐辦公室等,都可以在畫軸左端瞧見。各式各樣行業的人都有,包含販夫走卒、賣弄戲法的、演員、乞丐、化緣的僧侶、算命仙、醫生、客棧老闆、老師、磨坊主人、鐵工、木匠、石匠、讀書人等都有。 各式各樣的商業活動,畫家在橋面上描繪出非常熱鬧的人群。一艘船用有點怪的角度要從橋下穿越,由於桅杆不夠低,有點威脅到橋身的安全。橋上的人和河邊的人正在賣力地朝向船上的人呼喊、並以手勢表達。 文字参考文獻 :故宮博物院網站
清明上河圖
全站熱搜